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4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17/R

邮发代号: 22-1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本刊栏目设置
专论、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病例讨论、异域采风、病例报告、作者读者编者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 稿件要求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英文摘要可略详,摘要需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讲座、综述、会议纪要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2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 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3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投稿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4 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5 作者署名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①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④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并最好注明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该刊发表的函件。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6 摘要 中、英文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首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短篇论著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

  7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

  8 研究设计 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9 统计学方法 (1)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 (中位数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④ 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 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2)统计学方法:尽可能详细描述,要有有关统计研究设计、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等。

  10 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11 图表 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数据图和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影像图应标注左右;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12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13 数字 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分节采用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位置的方式,对于恰好为小数点前后4位数的数字需分节。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 %。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

  14 参考文献 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须著录期号。


期刊引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往期文章
  •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与髋关节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组66例AS患者,男性57例,女性9例,年龄17~53岁,平均(33±10)岁,其中50例为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A组),16例为无胸腰椎后凸畸形AS患者(B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和病程;实验室检查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人类白细胞......

    作者:胡俊;钱邦平;邱勇;孙凌云;王斌;朱泽章;蒋军;季明亮;王鑫强 刊期: 2013- 03

  • PDZ蛋白激酶1基因rs196701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山东汉族男性人群原发性痛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PDZ蛋白激酶1(PDZK1)rs1967017位点多态性与山东地区汉族男性群体原发性痛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基因测序仪进行DNA测序,对山东地区552例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与976名男性对照的rs1967017C/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确认样本的群体代表性。结果T和C等位基因在2组中所占比例分......

    作者:王晓敏;李鑫德;苗志敏;李长贵;刘世国 刊期: 2016- 03

  • 强直性脊柱炎家系中子女患病频率的调查与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为了探讨多子女的AS家系中不同胎次子女的患病频率,我们调查了当地46个多子女AS家系中子女的患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1997年汕头会议所制定的AS早期诊断标准[1],即X线骶髂关节炎≥3级或CT骶髂关节炎≥2级,且有下述临床表现1项或1项以上者......

    作者:傅建斌;郭素娟;梁亚联;匡莉 刊期: 2001- 03

  • 白细胞介素-25对白细胞介素-17A促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和MMP-3表达的拮抗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IL-25对RA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分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MMP-3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培养RA和健康人FLS并鉴定,检测二者间ERK1/2和MMP-3蛋白的差异.RA-FLS分别用IL-17A(10ng/ml)、不同浓度的IL-25(0.01、0.1、1和10ng/ml)与IL-17A(10ng/ml)共刺激24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间ERK1/2和MM......

    作者:鲁锦玥;达明莲;封昱辰;康国荣;张慧;沈海丽 刊期: 2018- 12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Ⅰ型胶原C端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在银屑病关节炎骨质破坏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银屑病关节炎患者骨代谢情况,探讨血清骨代谢标记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在银屑病关节炎(PsA)骨质破坏中的意义.方法选择PsA患者65例,银屑病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30名.采用双能X线法(DXA)检测PsA患者腰椎及左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骨代谢标记物TRA......

    作者:程青青;万伟国;黄琼;薛愉;姜莉;邹和建 刊期: 2013- 05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是多功能的生长因子,除BMP-1外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在胚胎发育、个体形成、骨和软骨的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免疫系统T、B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BMP通路主要通过Smad蛋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近期研究显示BMP参与免疫调节过程[1-2].本文就BMP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京京;冯学兵 刊期: 2012- 01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 mRNA表达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matosus,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SLE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1].在人类SLE家族中进行的全基因组扫描研究结果揭示SLE的可能易感区域有很多,包括1q21-23、1p36、1q41-42、16q13、20p12-13、20q11-13等[2].人类染色体1......

    作者:李博;王元;沈南;陈顺乐;叶志中 刊期: 2003- 05

  • 糖皮质激素受体α与激素量化治疗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的蛋白质水平、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GRα与SLE患者激素治疗疗效和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激素治疗前、后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GRα蛋白质水平和GRαmRNA的表达,并将其......

    作者:李秀;张凤山;孙铀;张姬慧;李英楠 刊期: 2007- 02

  • 2017年英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

    自2007年英国风湿病协会(TheBritishSocietyforRheumatology,BSR)曾经发表过痛风治疗的指南[1]之后,新型治疗痛风的药物以及治疗相关证据不断出现.2017年BSR小组根据系统文献综述以及投票提出了新的痛风管理指南[2],主要针对痛风急性发作的管理,改变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优化降尿酸治疗等内容提出推荐意见.该建议于2017年5月在Rheumatology正式刊出.......

    作者:王昱;邓雪蓉;张卓莉 刊期: 2018- 02

  • 韦格纳肉芽肿病合并肥厚性颅内硬脑膜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以肥厚性颅内硬脑膜炎(HCP)为主要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病(WG)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和硬脑膜病理特征.方法报道3例WG合并HCP,并复习国外文献.结果HCP多见于局限型WG,常在发病半年内出现,表现为头痛和颅神经病,伴有呼吸道/眶部受累.半数以上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脑脊液改变示约1/3有轻度白细胞数增高和2/3有蛋白增高.MRI均显示硬脑膜增厚并强化.硬脑......

    作者:吴庆军;苏金梅;郑文洁;曾小峰;张奉春;赵岩;唐福林 刊期: 200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