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4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17/R

邮发代号: 22-1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第11期文章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伴脑梗死一例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以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外肉芽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多器官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上较少见,发病率约为2.4/100万.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建新;任立敏;栗占国 刊期: 2004- 11

  • Cogan综合征六例

    Cogan综合征是一组临床上少见的且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的炎症、前庭听觉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可致失明、耳聋.国内文献报道较少[1,2].我院1990年3月至2004年3月住院及门诊收治6例Cogan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武彬;周彬;吴晓丹;朱静;刘建 刊期: 2004- 11

  • 循证医学的治疗评价指标--需要治疗的人数

    长期以来,临床上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都沿用传统的有效率、无效率或改善率等指标来评价某一项或某一组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这种评价治疗作用的指标往往不能体现治疗措施与对照药(或安慰剂)相比其作用真实大小,不能直观地为临床医生、病人提供选择治疗方案的建议或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

    作者:姜林娣;Vivion Robingson;Peter Tugwell 刊期: 2004- 11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进展

    作为自身免疫病的原型,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一直是风湿界研究和奋斗的目标,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近来对SLE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4个不同的实验室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研究结果都提示SLE病人的Ⅰ型干扰素调控的基因存在异常活化,因此Ⅰ型干扰素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04年在德国柏林的EULAR会议......

    作者:顾越英;陈晓翔 刊期: 2004- 11

  • 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进展

    有人问糖皮质激素(GC)是否属DMARD,能否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情和病程.荷兰的Boers教授给出了肯定的回应.他认为小剂量GC可以改善RA病情.他列举文献上10个随机双盲对照试验(RCT),其中9个都显示GC有改善防止RA破坏性进展.......

    作者:董怡 刊期: 2004- 11

  • 脊柱关节病和强直性脊柱炎

    1基础研究方面在脊柱关节病(SpA)的基础研究中,有关HLA-B27新的致病机制是本次会议讨论较多的话题,SpA和HLA-B27的关联解释SpA发病机制过去大多数研究认为是涉及CD8+T细胞识别被HLA-B27呈递的自身多肽有关,并认为这些多肽是在肌腱端和关节部位可长期表达的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作者:古洁若 刊期: 2004- 11

  • 生物制剂在风湿病中的应用进展

    本次大会有关生物制剂(Bio-agents)临床应用的报道是热点之一.鉴于近年来对多种结缔组织病发病发展的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的深入研究而认识到T细胞活化除需要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的抗原--HLAⅡ复合物形成而被T细胞受体(TCR)识别的第一信号外,尚有赖于协同刺激因子(co-stimulator)的第二信号,如APC的B71/2和T细胞的CD28/CTLA4的相互作用以......

    作者:董怡 刊期: 2004- 1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