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4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17/R
邮发代号: 22-1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β2糖蛋白Ⅰ基因G817T(Val247Leu)和G1025C(Trp316Ser)多态性与抗磷脂抗体及血栓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SLE患者β2糖蛋白Ⅰ(β2GPⅠ)基因G817T(Va1247Leu)和G1025C(Trp316Ser)多态性与抗磷脂抗体(APLs)、血栓及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7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血液标本,DNA测序分析Val247Leu和Trp316Ser多态性;ELISA法检测抗β2GPⅠ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蝰蛇毒凝固法测定狼疮抗凝物(LAC).将SLE患者按照......
作者:赵秘胜;王晗;夏雯丽;朱小春;朱丽青 刊期: 2016- 05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RA合并颈椎失稳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96例RA患者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收集,通过t检验、x2检验及非对称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RA合并颈椎失稳的发生率为13.2%(39/296),颈椎失稳常见的症状是颈痛[66.7%(26/39)],12.8%(5/39)出现脊髓损伤.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外周关节骨破坏[OR=3.479,95%......
作者:文振华;李敬扬;蒋会平;罗筱雯;田锋;张靓;何静芸;邓丽;周漫天 刊期: 2016- 05
-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抗体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抗体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AASV患者血清作为试验组,20名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LAMP-2抗体水平,对LAMP-2抗体水平与AASV患者ESR、CRP、伯明翰血管炎活动积分(BVAS)、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2组间L......
作者:牛蒙;李娜;孙建平;黄教文;赵佳 刊期: 2016- 05
-
临床病例评析——腮腺肿大表皮剥脱雷击样头痛发作性失明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出现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的认识.方法描述1例SS患者接受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之后出现RCVS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43岁女性,SS病史4年,10d内出现发热,全身表皮剥脱样皮疹.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皮疹消退,逐渐出现雷击样头痛、发作性双目失明.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学、生化均正常.头颅MRI......
作者:杨华夏;林伟锋;边赛男;吴庆军;曾跃平;彭斌;赵岩;曾小峰 刊期: 2016- 05
-
整合素与自身免疫病
整合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它是黏附分子大家族中的一员,主要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而调控细胞的运动、增殖和凋亡,从而参与多种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胚胎的发育和分化、维持体内正常的组织结构、凝血过程、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等.......
作者:晏波;邢艳 刊期: 2016- 05
-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间质病变外周血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SSc是一种以自身免疫、皮肤及内脏纤维化、血管病变为主要特征的CTD.根据皮肤受累情况,SSc可分为弥漫皮肤型和局限皮肤型,其中弥漫型患者进展较快,易出现间质性肺疾病(ILD).SSc患者标准化病死率为3.5%[1],高于RA、SS等其他CTD,而ILD是主要的死亡原因.SSc-IL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肺脏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激活,氧化应激等均发挥重要作用.SSc-ILD诊断主要依......
作者:王旭;雷玲 刊期: 2016- 05
-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以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受累为主,严重者出现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1].本病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发病年龄通常在13~30岁,高峰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骨质疏松早由Fagge在1877年进行AS患者尸检时发现,初被认为与附着端的疼痛、脊柱的僵硬导致活动受限等废用性因素有关,而近年的研究表明,AS患者......
作者:金玥;朱笑夏;陶庆文;邬巧玲;孔维萍;阎小萍 刊期: 2016- 05
-
双源CT诊断非典型发作部位急性痛风三例
例1男性,84岁,因“双膝、颈肩痛伴发热4d”于2013年2月人住我院.患者4d前受凉后出现双膝关节肿痛,以右膝明显,局部发热,无皮肤发红,同时感颈部、前胸、肩背部疼痛,感咽痛,有发热、畏寒、寒战,未测体温,来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4×109/L,中性粒细胞0.85,血红蛋白139g/L,血小板162×109/L,CRP>160mg/L;ESR44mm/1h;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作者:袁风红;邹耀红;刘婷;高恺言;俞可佳;胥魏;胡赟霞;时一添 刊期: 2016- 05
-
以嗜酸性多发性肌炎为突出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59岁,农民.因发热、胸闷1个月,四肢疼痛无力2周于2009年6月5日人院.1个月前无任何原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伴有胸闷、憋气.2周前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疼痛、无力、浮肿,并逐渐出现双上肢疼痛无力、构音不清、吞咽困难.病程中无潮热、盗汗、皮肤损害、关节疼痛、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服药史及动物密切接触史.查体:体温37.1℃,右侧腋窝可触及1......
作者:胡怀强;唐吉刚;曹霞;王树才;曹秉振 刊期: 2016- 05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4水平的检测
目的初步探讨AS患者血清中IL-1家族细胞因子和IL-34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6例AS患者、4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家族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65例AS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4的水平,并分析血清IL-34水平与AS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患者血清IL-1......
作者:邬秀娣;孙晓彤;汤亚微;王冰;马梓健;李霞 刊期: 2016- 05
动态资讯
- 1 STAT1/SOCS1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诱导的大鼠滑膜细胞中的表达
- 2 警惕抗风湿病药物的毒副作用
- 3 抗钙蛋白酶抑素C端Ⅳ区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意义
- 4 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 5 临床应重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治
- 6 骨桥蛋白介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 7 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川畸病心脏病变一例
- 8 类风湿关节炎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 9 应重视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存在
- 10 [临床研究方法学(一)]如何寻找临床研究题目
-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矿物质密度的研究
- 12 妊娠期及哺乳期使用抗风湿病药物的新英国推荐指南
- 13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诱导与维持治疗初步探讨
- 14 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学研究
- 15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选举揭晓
- 16 代谢与免疫: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视角
- 17 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增生影响的研究
- 18 类风湿关节炎疲乏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舞蹈症一例
- 20 抗SSA和SSB抗体与HLA-Ⅱ基因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