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4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17/R
邮发代号: 22-1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
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辅助性T细胞17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羟氯喹对SLE患者PBMCs凋亡及辅助性T细胞(Th)17、IL-17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初发活动期SLE患者,提取PBMCs进行培养,用羟氯喹、苯丁酸氮芥(CLB)2种药物进行干预,培养24、48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凋亡及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提取细胞上清液用ELISA检测IL-17因子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个核细胞凋......
作者:赵慧霞;王彩虹;罗静;李小峰;鹿育晋;贾振宇;郭广庆 刊期: 2014- 02
-
原发性痛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基因转录剪接体的研究
目的了解原发性痛风(PG)患者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基因及各转录剪接体mRNA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96例PG患者和96名健康体检者PBMCs中NLRP3基因及各转录剪接体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G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BMCs中NLRP3、NF-κB(p105/p50)蛋白表达水平.对各观察组间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作者:党万太;周京国;谢文光;蔡燕;青玉凤;邱亚;赵明才;蒋红;李玲琴 刊期: 2014- 02
-
B细胞淋巴瘤因子6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活化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6在RA破骨细胞形成及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健康人PBMCs共培养0、7、14、21d,细胞免疫荧光、Real-timePCR分别检测破骨细胞及前体Bcl6蛋白和mRNA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吸收陷窝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Krusk......
作者:邹婵娟;莫颖倩;朱浪静;韦秀宁;郑东辉;戴冽 刊期: 2014- 02
-
系统性红斑狼疮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五年随访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治疗SLE后的免疫重建规律.方法总结10例接受NAST的SLE患者移植后的随访情况.动员方案为异环磷酰胺(IF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移植前1~2d,阿糖胞苷(200mg·kg-1·d-1)加环磷酰胺(40mg·kg-1·d-1).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于动员前、动员后,移植后2周及1、2、3、6、12、24、......
作者:徐景勃;钟淑萍;李学刚;刘香;庞文正;谢锋;侯丽君;盛志新 刊期: 2014- 02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二年临床随访观察研究
目的对接受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随访,探讨rhTNFR:Fc的远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57例接受rhTNFR:Fc治疗的JIA患儿进行了为期2年的临床随访,包括发病的年龄、时间,开始接受rhTNFR:Fc治疗的时间,疾病活动度的判断,治疗前的用药,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登记1次,包括......
作者:曾萍;谢颖;唐盈;李丰;孙广超;杨艳红;曾华松 刊期: 2014- 02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诱导缓解并维持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rhTNFR:Fc)总剂量300mg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诱导缓解并维持治疗活动性AS的优化用药方案.方法100例病程≤5年的AS患者随机分为3组,G1组给予rhTNFR:Fc(25mg,每周2次),使用6周后改为SASP单药维持;G2组给予rhTNFR:Fc(25mg,每周1次),使用12周后改为SASP单药维持;......
作者:张兰玲;张菊;庞亚飞;徐霞;童强;高洁;赵东宝 刊期: 2014- 02
-
放射性示踪剂氟去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在大血管炎中的应用
大血管炎(LVV)是一组血管炎的总称,大动脉炎(TA)和巨细胞动脉炎(GCA)是常见的大血管炎.LVV可有多种病因及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不特异,如发热、疼痛、消瘦、疲乏等,这与其他类型的血管炎及各种系统性疾病的表现相同,因此LVV的诊断尤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早期诊断在LVV中非常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阻止管壁纤维化、动脉瘤、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1].影像学技术在LVV......
作者:刘永玉;魏蔚;巩路 刊期: 2014- 02
-
痛风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痛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重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1988-1994年相比,2007-2008年美国痛风患病率从2.7%上升至3.9%[1].近年来,研究发现,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启动、进展及缓解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IL-1β是单钠尿酸盐(MSU)晶体诱导炎症的关键因子,NALP3炎性体通过促进IL-1β的生成在痛风发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TGF-β1......
作者:武东;赵金霞;孙琳;刘湘源 刊期: 2014- 02
-
核因子-κB激活剂1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NF-κB激活剂1(nuclearfactor-kappa-Bactivator1,Act1)也称CIKS(connectiontoIKKandSAPK/JNK)或TRAF3IP2(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associatedfactor3-interactingprotein2),是一种重要的接头蛋白,位于胞质内,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由574个氨基酸组成,表达......
作者:张晓慧;周炜;张卓莉 刊期: 2014- 02
-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表观遗传学特征
RA是一种以全身性免疫性反应和关节破坏、关节功能障碍以及关节疼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RA的病理基础为滑膜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rheumatoidarthritissynovialfibroblasts,RASF)在RA的发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异常增生的RASF能够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导致RA的炎症状态.RASF的内源性激活还能促进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聚集,并抑制......
作者:尚桂莲;王晔 刊期: 2014- 02
动态资讯
- 1 透明质酸对白细胞介素-1 β诱导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2 性病型赖特综合征二例分析
- 3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 4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成人斯蒂尔病的关系研究
- 5 抗细胞膜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价值的研究
- 6 PBX1基因3'末端基因多态性rs318569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研究
- 7 慢性主动脉周围炎的研究进展
- 8 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下游分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基因的关联
- 9 中国膝骨关节炎患者超声表现
- 10 关于计量单位等表示方法的说明
- 1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吸烟与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疾病活动关系的研究
- 12 白芍总苷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致肝功能异常的影响
- 13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手伸肌肌腱断裂一例
-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
- 15 抗着丝点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意义
- 16 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 17 艾拉莫德对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特性的影响
- 1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1例临床分析
- 19 加强风湿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促进风湿病事业及学科发展的关键
- 20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