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4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17/R
邮发代号: 22-1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论文及学术影响力评价与分析
目的基于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1997-2011年数据,对《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论文及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依据CMCI,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7-2011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论文被引基本情况、作者群分布和被引论文研究方向等多个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1997-2010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载文中共有1700篇文献被CMCI收录的国......
作者:杨琳;安媛;栗占国 刊期: 2012- 10
-
抗心磷脂抗体与狼疮肾炎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与狼疮肾炎肾小球微血栓(GMT)形成的相关性,并探讨与狼疮肾炎GMT形成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狼疮肾炎患者的年龄、性别、肾脏及肾外表现等因素对狼疮肾炎伴GMT形成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水平,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
作者:马丽;陈文;李桂叶;张荣富;董鸿瑞;王国春 刊期: 2012- 10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及其诊断意义的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影像学特征,提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RA)分类标准,并评价其在早期RA分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病程<1年、年龄>16岁的明确关节炎的患者.详细记录其发病情况,包括关节肿痛部位、持续时间、对称性、晨僵时间、皮下结节等,检测其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记录关节影像学改变......
作者:赵金霞;苏茵;刘湘源;叶华;李茹;邹庆华;方勇飞;刘花香;李兴福;郭嘉隆;毕黎琦;顾菲;孙凌云;梅轶芳;张志毅;陈丽娜;朱平;李光韬;张卓莉;冷晓梅;赵岩;姜莉;邹和建;赵毅;刘毅;李蕾;王洪源;栗占国 刊期: 2012- 10
-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与意义.方法对102例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线性免疫分析法对536例SLE患者抗PCNA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抗PCN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及抗PCNA抗体与SLE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和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中SLE49......
作者:王静;陈进伟;高洁生;李芬;田静;杜金烽;谢希;毛妮;吴佩君 刊期: 2012- 10
-
临床病例评析——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便及时、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在总结我院诊治1例SS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治经过的基础上,分析SS合并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SS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伤和发热;治疗上首选血浆置换......
作者:王红江;孔晓丹;邢一达;隋晓燕;张旗;张仲慧 刊期: 2012- 10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身骨质疏松和局部骨侵蚀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全身骨质疏松和局部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法测定120例RA患者和120名健康者的股骨(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和腰椎(腰椎2~4)部位骨密度,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其中76例RA患者的双手X线进行Sharp评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和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在总股骨区、腰椎2、3、4和腰椎......
作者:邓娟;裴必伟;徐胜前;刘童;陈晨;徐建华 刊期: 2012- 10
-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敏感性及结缔组织病的相关性
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是细胞内能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特异结合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位点.GR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其功能如同一个转录激活因子.自1968年Munk和Shauburg等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首次证实大鼠胸腺细胞中存在GR以来,大量研究证实绝大多数动物或人体细胞内均存在GR,GC和GR结合后,在细胞内......
作者:陈敏;邢昌赢;唐凤英 刊期: 2012- 10
-
微粒与结缔组织病的研究进展
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真核细胞受到刺激活化或凋亡时从细胞表面出芽脱落形成的富含磷脂的囊泡.微粒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中,携带源细胞的表面蛋白和胞质成分,通过带负电荷的磷脂及生物活性受体发挥促炎、促凝、影响血管生成及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系统性硬化病(SSc)等患者的外周血中微粒明显增高.本文就微粒的形成、生物学特性及与结缔......
作者:郑晓娟;刘湘源 刊期: 2012- 10
-
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TA)是我国常见的大血管炎之一,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好发于青春期及24~36岁的女性,其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常见于亚洲,其次是南美洲、非洲、北欧地区,西欧则罕见[1-2],其临床表现与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类型,以及是否伴随血管炎症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轻者仅为无脉搏症,重者可有神经损害、体位性头晕、癫痫发作和黑矇.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相比......
作者:郭振英;孙文勇;刘震杰 刊期: 2012- 10
-
神经精神狼疮磁共振成像表现实验室检查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探讨MRI表现、自身抗体与NPSLE预后的关系.方法将31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NPSLE患者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7例),分析MRI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死亡组局灶性病变比例(86%)明显高于存活组(13%)(P<0.01);死亡......
作者:周广宇;周立祥;李叶;金玲;张文龙;尹敏 刊期: 2012- 10
动态资讯
- 1 复发性多软骨炎合并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一例
- 2 以鼻流腥臭涕和突眼为主要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病一例
- 3 酷似脊柱关节病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 4 Dickkopf-1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的水平及与关节炎症的关系
- 5 强直性脊柱炎工作能力研究进展
- 6 风湿病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7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 8 尿酸盐转运体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中的研究进展
- 9 大动脉炎妊娠风险研究分析
-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11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 12 以骨髓纤维化首发的白塞病一例
-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细菌感染的研究应向纵深拓展
- 14 CD39和CD73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 15 第35例--发热四肢肌无力颌下淋巴结肿大
- 1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和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
- 1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P-选择素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临床研究
- 18 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9的表达及其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
-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B淋巴细胞激活及TOLL样受体9表达
- 20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