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4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17/R

邮发代号: 22-1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年第3期文章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脑膜和血液.本组病例巾死亡10例,病死率达20%.曲霉菌感染者病死率高达4/5.低蛋白血症、......

    作者:陈晓;付睿;胥杰;曾小峰;马小军 刊期: 2009- 03

  • 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噬及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观察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自噬现象并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以初诊及新发作的活动性SLE患者20例为病例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并利用贴壁法除去单核细胞.运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PBMC中......

    作者:赵继军;李美荣;陆才生;古洁若;潘云峰;余步云 刊期: 2009- 03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感染状况,探讨HCMV活动性感染与SLE病情及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3例SLE患者,将外周血白细胞接种于人胚成纤维细胞(HF)进行病毒分离,再分别用问接免疫荧光(HF)、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F中HCMVpp65抗原及HCMVUL54DNA,分析SLE患者的HCMV活动性感染率,以及与SLE病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迎伟;徐建华;连莉;崔寰 刊期: 2009- 03

  • 系统性红斑狼疮五年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年生存率、死亡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住院初发的243例SLE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资料,并进行随访.用非参数乘积法分析生存率,比例风险模型(Cox参数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从诊断时计算SLE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4%和91%.肾功能衰竭和感染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次是神经精神狼疮和肺动脉高压.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

    作者:任立敏;叶华;赵金霞;潘思思;栗占国 刊期: 2009- 03

  • 以干燥综合征起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以干燥综合征(SS)起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SSISL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SS/SLE住院患者共41例,同时期非SS起病的SLE患者(NSS/SLE)共2331例,随机抽取其中2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SS/SLE和NSS/SLE患者间在以下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作者:徐东;张烜;刘斌;张奉春;曾小峰 刊期: 2009- 03

  • 长期应用羟氯喹治疗风湿免疫病眼部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研究羟氯喹(HCQ)的眼部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正在服用HCQ的17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每例患者均进行视力、眼压、眼底等常规眼部榆查,此外还进行了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和眼电位图(EOG)检查.要求患者每6个月复诊1次.结果17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人均服用HCQ为16.1个月,服用时间短为半个月,长为48个月.服用HCQ的总剂量为6~584g.用药过程中所有患者的视力......

    作者:安媛;何燕玲;贾园;元力;苏茵;张学武;陈适;黎晓新;栗占国 刊期: 2009- 03

  • 糖皮质激素治疗女性结缔组织病38例骨量改变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骨量异常的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因素对骨量的影响,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随诊的结缔组织病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的女性患者38例,采用舣能X线法测定腰椎、右髋部骨密度,通过病史采集并结合病例记录,将骨密度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绝经时间以及激素应用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38例患者中骨密度正常23例(61%);骨量减少10......

    作者:王昱;张卓莉;董怡 刊期: 2009- 03

  • 神经精神狼疮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血流改变,探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20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NPSLE组)、20例无神经精神表现的狼疮患者(SLE组)和20名年龄相当的健康志愿者(健康组)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rCBF显像,并划取感兴趣区作半定量分析得半定量(HQ)值.比较各组SPECTrCBF显像结果,并对HQ结果进行分析.同时20例神经精神狼疮患......

    作者:邱娟;梁昌华;左晓霞;邓豪余;谭政良 刊期: 2009- 03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已受到各学科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它可以在蛋白质水平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对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对蛋白质组学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马丹;张莉芸;李小峰 刊期: 2009- 03

  • 内皮祖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一种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自从1997年Asahara等[1]首次从外周血中分离出EPCs以来,大量研究表明其不仅参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血管发生,而且在出生后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损伤血管修复、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

    作者:黄静;冯学兵;孙凌云 刊期: 200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