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首页>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年第09期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痛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满达夫;李鸿斌;王勇

关键词:
摘要:1996年,Takei等[1]描述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在经佛波醇(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激活后,会出现一种不同于典型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的死亡方式.2004年,Brinkmann等[2]进一步发现,PMN在杀伤细菌的过程中会出现相似的死亡方式.活化的PMN通过释放颗粒蛋白和染色质共同形成胞外纤维结构,与细菌结合后降解毒力因子及杀伤细菌,这种胞外纤维结构就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NETs与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密切相关,如RA、血管炎、SLE等疾病[3].2011年,Mitroulis等[4]首次发现急性痛风患者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会形成NETs,并且这一过程与细胞因子IL-1β密切相关.随后,高尿酸血症、痛风石形成与NETs的关系逐一被发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痛风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NETs通过不同的形成方式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