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郭振英;孙文勇;刘震杰
关键词:
摘要: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我国常见的大血管炎之一,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好发于青春期及24~36岁的女性,其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常见于亚洲,其次是南美洲、非洲、北欧地区,西欧则罕见[1-2],其临床表现与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类型,以及是否伴随血管炎症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轻者仅为无脉搏症,重者可有神经损害、体位性头晕、癫痫发作和黑矇.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相比其他大血管炎,大动脉炎更易发生血栓.目前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当病情反复难愈或者伴有严重类固醇不良反应时则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3].同时有部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和血管内重建.大动脉炎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各国学者普遍认为病原体感染和基因分子在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大动脉炎患者的主动脉组织中有巨噬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以下详细讨论近年大动脉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