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4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17/R

邮发代号: 22-1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年第3期文章
  • 功能性磁共振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应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累及神经系统的称之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eumpsvchiatricsvstemiclupuserythematosus,NPSLE),发生于14%~75%的SLE患者[1],是SLE活动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郭玲;陆晓晔;王元 刊期: 2008- 03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顺利分娩二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妇女,可影响患者的生育,而患者的生育也可加重SLE.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SLE的有效手段,我们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2例女性患者已顺利妊娠和分娩,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建波;王金铠;顾光;张金巧;王健 刊期: 2008- 03

  • 误诊20余年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一例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antibody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反复流产,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等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

    作者:文振华;左晓霞;王彦平 刊期: 2008- 03

  • 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葡萄膜脑膜脑炎(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葡萄膜炎、脑膜刺激征、听力下降、皮肤和毛发改变等,其发病迅速,易反复发作,致盲率高,容易误诊、漏诊.......

    作者:李凝;陈波;苏厚恒 刊期: 2008- 03

  • 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MRL/lpr狼疮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MRL/lpr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治疗组、环磷酰胺(CTX)治疗组和对照组.16周龄时青蒿琥酯组给予青蒿琥酯125mg·kg-1·d-1治疗16周,CTX组给予CTX100mg/kg×2d腹腔注射.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定量(24h),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

    作者:金鸥阳;赵盛楠;徐婷;王杰;周康兴;孙凌云 刊期: 2008- 03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Vα24 Vβ11 NKT细胞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Vα24Vβ11NKT细胞的数量以及经脂类物质α-半乳糖神经酰胺酶(α-Galcer)体外刺激后Vα24Vβ11NKT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①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PBMC中Vα24Vβ11NKT细胞的表达;②在SLE患者PBMC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α-Galcer及白细胞介素(IL)-2,7d后观察Vα24Vβ11NK......

    作者:郭丽萍;王元;范华骅;杨洁 刊期: 2008- 03

  • 福建汉族人群PDCD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PDCD1)SNP-7809(rs11568821)、SNP-7872,SNP-8162(rs670565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福建汉族人群中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相关性,并尝试DNA池技术(DNA-pooling)在遗传相关分析方面研究的实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方法,募集240例SLE患者和210名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限制性片段......

    作者:陈凌;陈志哲;薛士杰;郑祥雄;赵亮;朱进伟;唐阳 刊期: 2008- 03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治疗新策略

    1995年日本学者Sakaguchi等[1]首次证实外周血中CD4+T细胞中5%~10%的CD4+CD25+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它们能预防和阻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这群细胞被定义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近十多年对Treg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免疫病治疗后Treg治疗免疫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孙凌云 刊期: 2008- 03

  • 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的防治

    自1965年开始使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vthematosus,SLE)以来,CYC配合糖皮质激素已使SLE,尤其是伴重要脏器受累患者的预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作者:刘湘源;徐宁;李胜光 刊期: 2008- 03

  • 第44例——神经精神狼疮治疗后再度发热

    1病历摘善患者女,40岁.因面部蝶形红斑2年余、发热1周、抽搐1次,于2007年4月16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面部蝶形红斑,1年前出现反复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作者:周文静;戴岷;杨程德 刊期: 2008- 03

点击排行